品味经济饕餮盛宴 点评中国经济走势——记经济学院院长王洛林教授讲座

发布日期: 2009-04-08 来源: 1092

      4月7日星期二晚上6点半,由经济学院学生会举办的经济学院院长王洛林教授讲座——“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国际会议中心223拉开隆重的帷幕。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荣祥老师、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卢军霞老师、团委副书记许佳老师,以及经济学院辅导员陆飞华老师、夏江汉老师出席了讲座。
      此次活动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形势,力邀王洛林院长点评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借此使广大同学们深入了解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且认真分析中国政府应对国际经济风暴的措施。全场座无虚席,更有相当多的同学席地而坐,王院长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讲座由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荣祥老师主持,张老师简要介绍了王院长并对院长的到来和现场同学的热情参与表示了感谢。


      讲座中,王洛林院长从4方面替我们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改革以及国际经济地位方面的影响。
     “其实这次危机对于我国金融的大多数方面基本无影响,就某些方面而言,存在着潜在的影响,譬如中国买美国的国债以及中国大部分的外汇储备都是美金,一旦美金贬值,中国将有很大损失。这次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远远大于对金融的影响。”接着,王院长谈了受实体经济影响的中国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与国际上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对工业造成的影响、随工业的萧条带来的失业。由于香港金融业受国际影响较大以及香港失业人的无处可去使得在香港形成一种比大陆更严重的紧张气氛,王院长向我们简要分析了这种情况。最后在经济增长方面王院长总结了3个概括: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是改革开放30年来外部最严重的一次;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随着危机在全球的蔓延还在加深;国际金融危机是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
      经济结构有很多方面,王院长重点讲了外需和内需结构在这次危机下受到的影响。美国是低储蓄、高消费、大量进口,而中国正好相反,高储蓄、低消费、大量出口,出口中大部分是卖给美国。这次危机使得美国重视起了储蓄,还提倡买美国货,中国对外贸易受到的冲击促使中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改革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王院长提到了2个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中国的“保增长”改革进程,某种程度上引起人们在改革思想上的混乱;4个积极影响——有助于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为了应对冲击我国在某些方面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提供了加快价格改革的机会,进一步暴露了我国体制结构上的弊病。
      王院长说,这次危机还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上相对地位有所提高,但仅仅是相对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至少可以做两件事,争取提高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机构中的话语权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还有就是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因为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仍是趋势。
      在重点讲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后,王院长简要分析了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他这样说:“宏观经济指标下滑有周期性原因、结构性原因和国际环境原因。就算没有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还是会下滑。今年GDP增长率的目标是保8,明年能不能达到8取决与国际经济形势、民间投资能否带动政府投资、民间消费能不能保持稳定。”此外,这次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增长也不是完全无利的。王教授列出了6个有利条件与4个不利条件。


      2个小时的解读在3个结论中告一个段落,这次危机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我们既要看当前也要看到危机以后,既要看到经济后果也要看到政治社会的后果;任何一次危机后的世界将不会是原来的世界,危机后的美国、华尔街将不会是原来的美国、华尔街。
     随后又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提问,在场的不论是同学还是老师都踊跃发言,热烈的气氛一阵高过一阵,王院长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仔细地发表了个人独到的见解。整个讲座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参与者都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这次活动不仅让在场的人感受了王院长精彩的演说开阔了思路,还获取了许多前沿的信息,深受启发。也让大家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最后张荣祥书记还热情地邀请了王院长在明年春暖花开、中国经济有所复苏的时候,能够再次来到浙大的学生中间,为大家再次呈现一场学术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