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志愿者活动------流浪动物救助之行

发布日期: 2008-11-28 来源: 1544

经济学院志愿者活动

                           ------流浪动物救助之行

20081123,经济学院本科生分团委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的干事和志愿者共13人到杭州流浪动物救助站进行了志愿活动。

20053月,杭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流浪动物收容救助组织。共有注册会员2000多人,参加日常活动的会员300多人。最近他们已和全国小动物保护组织、世界动物保护组织、亚洲动物基金组织等取得联系,正在筹建“杭州小动物保护组织”。同年,杭州流浪动物救助站于石祥路汽车城旁的一处旧厂房落成。共七八个房间,分为隔离区和饲养区,现在收留着30条流浪狗和8只流浪猫。每天都对志愿者开放。

这个志愿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杭州流浪动物救助工作的进展情况,培养大家的爱心和责任感,让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心系小动物,做出人道主义关怀。通过同学们的参与,扩大救助中心的知名度。通过大家的宣传,使更多社会人士有机会救助、领养小动物。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贴近民生,贯彻求是精神、务实作风,为流浪动物的救助事业处一份力。增进同学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让大家学会爱护动物,共创文明和谐新社区。

志愿者们到了目的地以后,管理员热情地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从他们的眼中,看到的是简陋、破旧的厂房,但对于小动物来讲,那无疑是他们最后的家,也或许是他们最温馨的家。

经过大致的参观后,志愿者们便开始了主题工作。首先是和小动物们打招呼,渐渐地,双方不再像刚开始的生疏,小动物们也渐渐习惯身边的客人。随着他们开饭时间的到来,他们开始协助饲养员为小动物们“打饭”。救助站的条件相对简陋,狗粮之类有限,小动物们只能吃一些类似米饭的半成品,志愿者们逐渐了解操作过程后就开始独立地给他们的饭盆里加食。另外一部分同学则开始帮助打扫卫生,很努力地劳动。

忙完那些后志愿者们迎来了一个高难度的项目——为小动物洗澡。由于技术含量过高且是在冬天,他们只得乖乖在一旁协助饲养员,最终志愿者们没有机会单独和小动物来一次“亲密接触”。

一天的工作基本结束后,志愿者们和饲养员攀谈起来。“资金不足还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饲养员不禁感慨。据了解,仅仅厂房的租金就要每月1500元,外加专职饲养员的聘请、动物疫苗的注射、日常物资的取得、动物疾病的救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维持,但由于缺少政府资助,救助站可以说是步履维艰。现在救助站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会员会费、志愿者捐款和兄弟救助站的资助,现在规模也近乎到达极限,难以再扩大规模,收容更多的小动物。这些事实使志愿者们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活动结束以后,每个志愿者都有其深刻的体会,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另一个世界,付出的同时收获的更多。通过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增强了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坚定了多参加志愿活动的想法。

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保护小动物的行列中,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