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会议后世界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展望--—经济学院、能源系“低碳经济论坛”隆重召开

发布日期: 2010-05-06 来源: 1395

201055晚上6点半,浙江大学第六届博士生创新论坛之能源系、经济学院“低碳经济论坛”开幕式在玉泉邵科馆1号演讲厅隆重召开。本次开幕式的主题是“哥本哈根会议后世界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展望”。出席本次开幕式的专家有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低碳经济领域专家沈满洪教授,能源系系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新能源研究领域专家骆仲泱教授。参加的领导嘉宾有研工部部长吕淼华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先海教授、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荣祥副教授、能源系党委副书记陈炯副教授,能源系团委书记潘贤林老师,经济学院团委副书记王晓老师。经济学院和能源系的研究生们也参加了开幕式。

首先,研工部部长吕淼华对论坛开幕式致词并表达论坛顺利举行的良好祝愿,他指出能源系和经济学院一起找到了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作为论坛主题很有意义,希望这样活动能够保持下去,发展成为一个系列活动。随后,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先海发表对此次论坛和低碳经济的看法,他认为低碳经济反映了一种人文关怀,反映了政府政策的具体实践,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前沿性以及学术交叉性,因此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十分有必要;能源系副书记陈炯则以“为什么选择低碳”作为开场白,把同学们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随后,会议邀请两位低碳领域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首先沈满洪教授作报了主题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的报告,报告内容分为三部分:低碳经济的含义、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以及困境、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教授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分别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者皆不可偏废。中国碳排放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也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在国际谈判的筹码越来越少,形势很严峻,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教授的讲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同学们对低碳经济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紧接着骆仲泱教授作了主题为《低碳能源》的报告。教授从什么是能源、什么是新能源、什么是新能源技术开始,讲述了发展低碳能源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低碳能源等内容。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数据充分,资料详实,对低碳能源做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中国的能源利用结构很不合理,新能源比例过少,要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教授还对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利用情况做了预测和展望。

    会议接着进入精彩的访谈提问环节,在场的同学们踊跃地提出各种问题,问题即专业又广泛,包括:碳税与碳排放总量交易哪种方式更可取;面对环境和能源的紧张现状,每个人可以做些什么;碳排放总量交易中,哪些是需求方;一些企业打着低碳口号,究竟有无动力推行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哪个更具有发展潜力等等。两位专家精彩细致的回答赢得同学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能源系、经济学院“低碳经济论坛”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博士生会主办,浙江大学能源系博士生会、研究生会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会、研究生会承办。近两百人出席了此次开幕式。据悉,作为低碳经济论坛系列活动,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还将举办三场博士生分论坛和低碳生活宣传周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