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摸索,勤钻研,矢志不渝,居安思危 ——经济学院赴上海市“寻访红色文化景点”寒假实践团

1月31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静安区安义路63号的毛泽东旧居,可以说是弥补了昨日未能参观宋庆龄故居的遗憾。旧居就在一条宽敞的单行道旁,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与周围林立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别有韵味。
轻轻推开木门,进入旧居,便能看到两边陈列着毛泽东的照片、字画以及生前翻阅过的刊物等。再往里走,还有一间小室,陈列着不少毛泽东使用过的旧物,有毛泽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批示文件用的铅笔和红色铅笔,在人民大会堂一号厅使用的瓷杯、瓷勺和瓷碟,毛泽东使用过的555牌香烟盒等。正是这些零碎的旧物,让我们在今天还能感受到伟大领袖生活中的点滴,忆起那不畏艰辛的革命精神。
随后我们沿着狭窄的木质阶梯往上,便会经过毛泽东的卧室。卧室不能进入,我们便在门外观望。房间不大,摆了一张小床、一张书桌和一两个小矮柜,就没什么多余的空间了,看起来很简单整洁。那一刻,毛泽东拮据的生活光景恍若浮现眼前,多少个日夜,他伏案阅读、书写,为了自己心中的马克思主义不懈努力着。
再往上才是二楼,那儿有一个不大的放映室。在深情饱满的《沁园春·雪》朗诵声中,一幅幅过往的画面被投影在幕布上。通过这一部短小的记录片,我们了解到,1920年毛泽东虽只在这儿住了短短的两个月,但这两个月是毛泽东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与陈独秀交谈,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最终选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完成了由激进民族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参观结束后,我们离开了旧居,轻轻关上那沉淀着历史的木门,心中饱含着敬畏之情。这一间矮小简陋的砖木屋,见证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成长,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要学习毛泽东同志勤苦钻研、矢志不渝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绵薄之力。
经过简单的休整之后,1月31日下午,我们实践团来到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这里当年是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也是我党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这里召开了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共二大。
我们沿着序厅、第一展厅、二大会议室、党章历程厅的顺序参观了纪念馆,可以看到,纪念馆内通过雕塑壁画、实物陈列、图像投影等各种方式,向我们呈现中共二大会议的内容、重要意义,以及带我们回顾了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图文并茂,绘声绘色。
站在二大会议室内,看着那古朴的木桌椅和茶杯,我们怎能忘记当年志士们的满腔热血,怎能忘记早期共产党人们的积极求索,怎能忘记党在发展初期的困苦艰辛。中国共产党正是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一批批前辈的摸索中,一步步成长为当下执政为民的党。今天,当我们安坐在教室内、休憩于暖房中,又是否记得,是数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为我们赢来了片刻的安逸,这份努力,当由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延续下去!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赴上海市“寻访红色文化景点”寒假实践团
2018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