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路成长——记浙江大学第六期女大学生领导力提升培训班之女性领导力修炼篇

4月23日下午一点三十分,浙江大学第六期女大学生领导力提升培训班的领导力提升活动——西迁路成长专题讲座在东1B-201教室开展,分享开始前,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朱征老师向我们隆重介绍了朱教授,她是浙江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部主任,浙江大学人事处处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浙江省委副主任委员,政协浙江省常委会,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主任委员。紧接着朱荫湄教授跟我们分享了她的父母与浙大的故事。
朱教授父母亲都是1934年考入位于华家池的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系,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学校决定西迁。“有国才有家”是老师体会的第一个感悟。
1938年初朱教授父母亲西迁到江西泰和,在泰和上了18周的课程后,农经系学生顺利毕业。同年,朱教授父母均留校担任助教。
1941年7月朱教授父母亲喜结连理,1942年双双晋升为讲师。朱教授表示,浙江大学了不起的一点是,在战乱情况下,规矩没有破。
西迁路上,当时交给朱教授父亲朱祖祥的任务是押运农学院99个大木箱,内有仪器、药品等珍贵资料。朱教授父亲和另一青年教师一路艰辛看护木箱,遇到下雨,遮盖木箱;遇到浅滩,要拉纤、撑篙。朱教授表示,艰苦的磨练、踏实严谨、勤奋刻苦是事业成功的秘诀,是教授第二个感悟。当时没有水,需要挑水;没有电,用煤油灯、铜油灯等。在种种艰难情况下,实验没有停止,教学没有停止。不断学习,不断科研,学有所成,研有硕果。1942,1943,1944年都有在国内发表文章。
1944年农化系成立五周年,1944年朱教授出生在湄潭。1945年朱教授父亲就考取了公费留美,1946年9月朱教授母亲赵明强把孩子放在西塘外婆家后,也出国留美。1948年朱教授母亲拿到密西根州立大学硕士学位,朱教授父亲拿到博士学位。
1949年朱教授父亲担任农化系系主任,聘为教授;朱教授母亲聘为副教授。朱教授父亲感叹,自己之所以能成为浙江省当时少数的院士,是浙江大学的特权。数学、物理、生物、化学都有大师教学,让其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学科的广博涉猎,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的宝藏。
1952年浙大一分为四,农学院把农化系调整到南京大学,1956年重新组建农化系,如今,土壤农化已经成为国内名列前茅的学科。学科的发展在于坚持、探索、创新。
最后,朱教授用她父亲的座右铭:“为国为民为社崇文化,求真求善求美弘文化”结束了整个分享,同学们都沉浸在朱教授的讲述中,充满感动与敬佩。经过这次的专题讲座,同学们对浙大西迁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浙大的精神有了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