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思促理解,以明辨成真知——记经济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会

2014年10月31日下午,经济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会在紫金港校区东2-103如期举行。本次明辨会采取辩论赛的形式,旨在引导经济学院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经济学院团委书记王晓老师、团委副书记洪光老师以及经济学院辩论队代表王濛同学出席了本次明辨会并担任评委。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24字箴言无疑是每一位共青团员行动的导向标。然而,在忙碌的学习与生活中,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常常感到事不关己,而对于民生问题也是往往感觉遥不可及。基于这种现象,经济学院团委特举办此次明辨会,力求使同学们在辩论赛这种富于趣味性的形式中以勤思促理解,以明辨成真知。
率先点燃战火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1202团支部(正方)与国际经济与贸易1201团支部(反方),他们的辩题为“是否应患人之不己知”。双方在比赛当中气势喧天,毫不示弱。正方认为,我们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因为在这个人与人隔阂越来越深、利益错综复杂的当下社会,用自己的真心换得二三知己显得格外重要,而且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中,学会推销自己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从社会性角度出发,一个缺乏共享精神、成员间缺乏互相了解的集体无疑会沦为一盘散沙。如果人人都不想别人了解自己,就会极大增加社会的沟通成本,从而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反方则坚持应“不患人之不己知”。他们认为,我们之所以患人之不己知,其实是想在他人身上获得一种认同感。而这时,我们往往会以别人的价值观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从而使我们的行为偏于原来的想法,与他人趋同。而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的社会里,个体的独立性的缺乏是相当可悲的。
经过犀利的对辨和精彩的总结,国贸1202团支部略胜一筹,取得了本场比赛的最终胜利。之后,评委老师对双方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并为双方辩手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激烈的思维碰撞自然也延续到了第二场比赛中。金融学1202团支部作为正方,其观点为“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而经济学(试验班)1201团支部作为反方,其观点为“中国不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开篇立论阶段,双方都明确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正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而承担这些责任也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而反方则认为,目前的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仍应把经济建设和应对国内挑战作为发展的重心。攻辩环节将现场气氛拉向高潮,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最终金融学1202团支部以微弱优势捧得了胜利的果实。
随后的两场比赛,分别在财政学1201团支部与金融学试验班1201团支部、金融学1201团支部与金融学1203团支部之间展开。天色渐暗,但比赛的紧张气氛却并有因此减弱,双方辩手唇枪舌战,言辞犀利,步步紧逼,赢得了场上阵阵掌声。最后两场比赛的胜利分别由金融学试验班1201团支部和金融学1201团支部获得。而国际经济与贸易1202团支部的王韵桢等4位同学则获得了本次明辨会最佳辩手的称号。
本次明辨会不仅是为了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对其产生进一步的认同,真正担当起应付的社会责任。此外,本次活动也使同学们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行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
共青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委员会
2014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