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溧阳召开

7月6日-7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溧阳召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教授主持研讨会,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博士生分别报告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黄先海教授表示,长三角一体化是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新型一体化,代表中国区域一体化的新高度。在当前全球大国经贸规则面临大变革的环境下,长三角地区通过一体化战略,加快自由贸易、资本市场、要素流动等领域的深化改革,对接引领全球最高规格的开放规则,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度。浙江大学最新成立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任务主要集中在产业一体化、空间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制度与政策创新和城市群建设等五个方面,各位学者、博士生要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创新性研究,用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浙江故事,积极为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言献策。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宋学印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是要实现市场核心驱动和政府高效有为的新型一体化。他结合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从不同密度、不同变化速度以及不同确定性程度的需求角度,分析了政府和市场效率存在的差异性,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分析区域协调发展中企业创新能力存在的瓶颈难题,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诸竹君博士以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从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两个视角为提升长三角地区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经验证据。浙江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晓华教授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资源以“远离最优值”的形式与制造业耦合,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制定符合产业特色的发展策略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参考。
长三角一向被视为引资能力较强的地区,而投资便利化对长三角地区出口企业会产生显著影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陈航宇研究发现,单边投资便利化“损己利人”,双边投资便利化则为双赢行为。投资便利化会使得高生产率企业出口多样性增加,而低生产率出口企业出口多样性会有所下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刘毅群博士从四个途径分析了资本技术进步与生产替代的关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王毅则基于全球贸易和消费格局的视角,讨论了三足鼎立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美贸易争端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长三角地区要积极打造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国际技术创新与交易市场。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对溧阳市苏皖合作示范区和全域旅游建设进行了调研。